第3章 剑仙之下无人可敌
只是说来,这么一套像太极拳的掌法……吴长生不禁心中万分揣测,更怀疑自己老吴家可能就是太极拳的创始人了。
收拾妥当,将剑用粗布包着挎在后背,又把包袱装了两件衣物,正准备扎上,老爹眼疾手快,一下抓走包袱里的二十文钱说给吴长生存着老婆本钱。吴长生信也不信正准备抢回,老爹一手出势,一副要出掌的样子,吴长生赶忙抓着包袱冲出了家门,进了小刘村丁壮的队列。
日头当空,巡检官及衙役们带着十几个丁壮,踏上了下一个村子的征丁之路。
“这傻小子,真着了我的道。以后路漫漫,长生看你自己了。”他坐在西楼的门槛上,看着离去的队列,直到那一条几十人离开了视线为止。
刚离开小刘村地界不久,走上了平坦的官道,这是吴长生来到这里第一次离开小刘村。盘算着包袱里被抢夺的二十文钱,心里想着:幸好还多藏了十文钱,不然啥都没了。想起自己要在江湖上闯荡一番的小梦想,不得不换成在战场上闯荡一番的破梦想,口中不禁吟起:“算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等会,关山在哪?”
江湖有情有义,是真的。
新帝登基之前,岭南道四王纷杂一伙,西蜀道节度使也杀了布政使自立为王,擅封手下群臣,边疆大吏二十年未入朝,更可怕是受封前的靖南王近三十万大军逼近下京畿河间府!
然而即使发生了这一切,江湖之人在枭离时代亦不曾惹过事端,从未进过平民百姓的视野分毫。
仅仅在新帝登基的第一年,新治元年,出现了一场江湖人之间的儿戏争斗。
剑之道义翘楚于世的剑神白贾遇上了让靖南王称之为“剑仙之下无人可敌”的女子剑张薇。
在武林中除去那些天赋异禀或者传承先辈武功的,侠士们论的是年头,讲究的是资历,武林中人凡是年龄越大,资历越高,武功自然也是越上乘。
栖凤山上,无风无雨。
当代剑神竟先作了个揖,问道:“姑娘,在下白贾,江湖中人略给些薄面,支使我这老一点的,来请姑娘离开此地。”
栖凤山上栖凤凰,张薇已在此地半月有余,有的人说她见过了凤凰,也有的人说她没见过。
但她却扬言要在此地建一座殿,欲将这座山占为己有,周遭百里看不过眼的武林侠客尽都聚拢了过来,但听闻张薇陪同靖南王入皇城,一剑破了大长公主的金刚阵并安然而退,大家也都只是聚拢,尔后才请来了剑神白贾。
山上匠人们有条不紊的锯木塑瓦,张薇不言语,一身墨色江山裙亦丝毫不动。
白贾拿出了剑,那把世间最不像剑的剑——鱼冢,或者说,就像一根三尺长的鱼骨头。
“姑娘,莫再不听劝,栖凤山为天下武夫之栖凤山,并非姑娘……”
“且住,”话未完,张薇开了口,裙摆微动,“小女子今天忘了戴簪子,可否借剑神簪子一用?”
不仅白贾有点惊讶,远离十数丈的武林人士也有点不解,白贾怎会随身携带女子的簪子?
心意一点精诧之下,白贾眉头微皱,顿觉不妙,已先于张薇出剑,鱼冢上的白骨凄厉,但附着其上的剑气则强横无比!
张薇也出剑,是她那把清秀颀长的古剑高丽,除了剑鞘饰玉,再无其他特点的剑迎而挥去。
凉风有声,人无声。
高丽入鞘,鱼冢也还在白贾的手中,但却不起眼地落下了一根数寸细长的“鱼骨”——张薇所说的簪子。
高手过招,有人说点到即止,也有人说瞬息之间决定胜负,或者说千百招难以决定胜负。但不曾见过如此这般,有点儿戏的过招。
两剑一刺一挥大家都看在眼里,内行外行看的分明,都只出了一招,在场的江湖人士即使做好了抵御内力波动的准备也毫无感觉,两人都只是简单地一人一剑你来我往,但已胜负明了。
白贾走了,既离开了栖凤山,又离开了整座江湖。
一剑破大金刚阵,一剑削去鱼冢剑从。
凤凰殿张薇,靖南王的那句“剑仙之下无人可敌”,盛传于江湖了,毕竟江湖封的剑神白贾,确实仅仅只是剑神,而非剑仙。
新帝的江湖开始变得新鲜起来,而新帝的官河宦海也是涌起了无数浪涛。
自新皇帝李力登基以来,改元新治,朝廷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治元年,承天殿上第一次出现了女官——从钦天监观星楼里走出来的小白,一个十岁的清秀小姑娘,拿着等同于受历代太史令认可的钦天令站在新帝面前,不急不缓,行未毕皇帝已宣旨制授为正五品太史令,御赐银鱼袋,新一任钦天监太史令小白这才行大礼叩谢隆恩。
虽然据说历代的太史令都是星宿下凡,未受封为庭官之前可不必行跪拜大礼,但历来受封不过从五品也从来不会授予鱼袋的太史令一职如今却升了一级。
新帝僭越了祖制,但刚经历完枭离之乱的满朝文武不敢多言,只是静待会有一番新的变化。更甚的是这个十岁的娃子是个女孩儿,旁边司礼监新任太监杜公公正要提醒陛下这是个女娃,皇帝已下完了旨意。
新治二年,初进翰林院两年的女子书生在三科殿试都得了第一名,新帝毫不犹豫,当庭敕授这位女子书生一个翰林大学士,品阶虽下却得以入内阁闻政,因此在翰林院内,天南海北的书生士子见了,无不得叩喊一声“见过袁先生。”
更骇人听闻的便是执掌六部的政事堂新官了。原本枭离之乱,不可一世的权臣何进喜被诛杀之后,首宰尚书令之位一再空缺。新帝不得不请出老师熙培公来,册授为政事堂尚书令统管六部,又加授为三公之首的太师,授予正一品大员该有的紫金鱼袋,正正当当的三朝老臣瞬间成为了庙堂之上的顶梁巨柱。
这还没完,转眼新帝又破祖例册授了江南头等女才子张婷为政事堂尚书仆射,仅次于首宰的副相,这一年,张婷二十二岁,朝野震惊。
当大夏王朝的第一位女次宰出现在早朝之上,她腰间所佩的紫金鱼袋又让朝臣震惊了。仅有正一品朝廷大员才被允许授予的紫金鱼袋,授予了给了这位低半品的副相,这是祖制所不允许的,陛下如何想的?群臣未必得知,也不敢惘猜圣心。
仅三年,新治三年内,十数位女官走进了金陵皇都,而民间官府内的女官更是数不胜数,有人欢喜有人愁。
质疑之声无不风起云涌,而在张薇白贾决战一年之后的新治二年,也即是袁先生入馆翰林的这一年,她偕同翰林学士、翰林供奉等七十六人编撰及一千三百多人抄写的《二百年绿林引序》新鲜出炉,这一千册两万卷书堵住了言官们的嘴,江湖二百年间大小事宜一并记录,使人无不惊叹。
于翰林院石碑前跪抄引序的人前仆后继,日夜不停,烛泪足足有尽一尺之厚。
这引序并非只是简简单单写了江湖,实在是此书足可成为踏足江湖资本,又可满足万千俗夫对江湖的向往瞻仰,即使是民间唱报酒馆说书等等,尽来抄写。
“官场九品十八等,吾辈观江湖绿林,无不如此。”这是引序的第一句话,便定义了江湖数百年来的侠客境界高低。无论平民百姓,亦或是侠客,恐怕也认不全哪些江湖大名鼎鼎的高手,亦不知道江湖哪些高手之间的差异,而引序一书,则仿佛开辟了江湖新治。
袁先生于翰林院开馆十五日,阐述江湖九品十八等,凡俗武夫归于下九流,此类武夫凭借拳脚功夫直来直往肆意恩怨,“五品之下,不复内力”,凭借招式愈加熟稔,出招行云流水,也有一番侠客风范。
五品武夫,便是侠客们有无内力的分界线,也正是不奇不倚界限了这一点,袁先生不得不让人佩服,比江湖人更江湖人。
“三等高手四等侠,五等武将一敌俩”一句读来朗朗上口,撇开一二品,可以内力护体抵剑者已趋近于宗师,内息大成凡器不伤,便可称为三品高手。
而内力强厚,一招一式形成于自然,浑然天成者即成独当一面即四品侠客,为一方之大侠。
最后一句更昭示了,学武的武将更甚于学武的江湖好汉,带兵的将军们对于此也津津乐道了,边看书边拍腿大呼:“吾等杀敌大将,便是如此胜于寻常武夫也!”
《二百年绿林引序》中,对于一二品描述通通都在于「六百三十一册·神仙卷」,记载于此卷之武夫已不限于小江小湖之武夫,于凡人而言,更恰如多端的神仙。卷首便收录了人称江湖第一剑的张薇,注为【一品通玄】。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为方便您下次阅读,请关注下方官方微信号
长按下方二维码3秒即可快速关注
公众号内海量精品小说任您选
为方便您下次阅读,请关注下方官方微信号
长按下方二维码3秒即可快速关注
公众号内海量精品小说任您选
当前推荐票:0张
确定送出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