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大丈夫
充值 最近阅读 首页

第3章 热爱诗歌的娘子

转眼冬天都过去了,看着天上的烟花,项华不知道该思念谁。

说起来,他和这具身体的主人都是一样的可怜,都是从小父母双亡,从小没有一个好友。

以前为了功名利禄只能天天疲于奔命,现在没有事做心里还有点空落落的。

就在项华享受这份宁静的时候,一个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

“二主子,我家少爷在睡觉呢,又什么事明天再来可好。”

艺儿的声音在这宁静中尤为响亮,而另一个声音就更响彻了。

“马上就入春了,我这是给姑爷送春衣来了。”

项华一听,这声音的主人也是聪明,明面上是给艺儿说的话,实则间接告诉自己来人了。

“艺儿,让这位小娘子上来吧。”

艺儿得到了项华的吩咐一下就让开的楼梯,盛月儿就行被放行的老虎一般兴冲冲的冲向了阁楼。

显然项华没想到这盛家的二小姐这么急性子,还没穿好衣服呢,怎么就冲上来了。

“多谢小妹送来衣物了。”

“不客气,应该的,你毕竟是我姐姐的官人。”

而送完衣服的盛月儿显然没有离开的意思,在房间内四处观望着,当看到项华写的字的时候,盛月儿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好字,下笔刚劲有力,提笔时不带丝毫犹豫,中间一气呵成,是大家之作啊,墨迹还未干,姑爷,难不成这是你写的?”

面对盛月儿的疑问,项华只是淡然一笑,书法这东西,前世为了迎合老师的趣味,特地练了几年,再加上时常临摹老师的字,就有了这种风格,下笔时就如同一个年轻人刚劲有力,挥笔时就如同一个经世已久的老年人一般绵延不绝,提笔则是照应了项华的性格,果断。

这样的书法在外人看了就是奇葩,但是看得懂其中意味的人就知道项华的功力,由盛月儿这句话,项华觉得这盛月儿是个才女。

项华的默认让盛月儿更加肯定这项华肯定不是个普通的书呆子,绝对是个有才华的才子。

盛月儿随即拿出了萍儿给盛宁儿看的那张纸,念道:“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姑爷,这不就是你的家乡吗?为何还要思乡呢?诗是好诗,可是姑爷所感莫非是觉得我盛家如同他乡?”

看着这张纸,项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萍儿,因为艺儿是和项华一起长大的,基本上是不可能做这件事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萍儿,看来要注意一下自己写的东西了,要是一不小心写了什么奇怪的东西的话,到时候自己也解释不清楚。

项华并未回答盛月儿的问题,当即转移话题道:“既然小妹这么喜欢诗的话,不如我以小妹作诗一首?”

“好好好。”

盛月儿连说了三个好,脸上兴奋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她是有多么热爱这诗文了。

项华也高兴,自己肚子里面的诗可谓是无穷无尽,曾经为了考试每天都在背古诗,没想到居然在这用上了,要是和盛月儿拉近了关系,自己在盛家也有了个靠山吧。

项华仔细的打量了一番盛月儿,相貌出众,但是身上的才气更出众,项华一下就想起了一首诗,《梅兰佳话》这首诗完全可以突出盛月儿的气质。

“好了,逾盛小,貌并王嫱。韵中生韵,香外生香。品拟飞仙,情殊流俗。明月前身,可人如玉。。。。。。逸气凌云,神仙益志。慧心青眼,雅态芳思。不慕繁华,依子空谷。谁其友之,唯松与竹。孤高成性,静而能安。谁其配之,唯桂与兰。小妹,这诗是我送与你的,里面的含义你要好好体会哦,这诗我取名为《梅兰佳话》。”

盛月儿细细品味了一下之后,觉得此诗真的是秒啊,松树,竹子,桂花和兰花来衬托自己,真的是妙不可言啊。

盛月儿高兴的谢谢都没说,又兴冲冲的离开了,看着盛月儿,项华觉得有点像自己,为了喜爱的事可以不顾一切。

第二天下午,盛月儿又来到了项华的阁楼内。

这一次她手上依然提着东西,不过这一次是一张纸。

“姑爷,姑爷,你看看,我写的字如何?”

盛月儿一把拉起了还在午睡的项华,这让项华有点无语,我的小姨子啊,你这也太积极了吧,可惜了啊,要是你盛月儿是个男儿身,要是有这股子劲的话,不说仕途,就说这文学这一方面,以后肯定也是一方大家。

项华揉了揉眼睛,盛月儿写的字正是昨天自己念的诗,一番鉴赏下来,按照自己曾经对书法的专研,项华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

整理了一下思路,对于盛月儿这种人,你越是说实话她就越高兴,因为她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可以更进一步。

“嗯,字看起来是不错,但是。。。。。。”当项华说出这个但是的时候,盛月儿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写书法你就要讲究一个标准,要么就是大开大合,要么就是规规矩矩,你这几个字一半写的大开大合,一半又规规矩矩的,不像样。”

说完,项华就像曾经自己为了赚钱就去书法班教学生一样,站在盛月儿身后,教导着盛月儿。

显然,项华此刻忘记了自己学习的宋朝的礼数,盛月儿有些尴尬,但是为了学习又不得不接受着。

当写完一个字后,看着盛月儿脸上的羞红,项华这才反应过来,立即拉开了距离,当即赔礼道:“小妹,刚才是我的失礼了,我给你道歉。”

而盛月儿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说没什么,但是礼数摆在这里,说有什么,项华也是教导自己,是老师,左右为难的盛月儿又像昨天晚上一样,兴冲冲的来,急匆匆的回去。

看着离去的盛月儿,项华一巴掌打在脑门上,这叫是个什么事啊,本来关系发展的好好的,要是盛月儿再多来几次,说不定就成为了自己的靠山,现在因为自己的失误,这个靠山也不知道靠不靠到了。

第二日一早,盛月儿把改进的书法交给了艺儿过后就离开了阁楼,期间也没和项华交流。

在封建主义的思想下,不论思想多么开放的人都不能和项华的思想所比拟,在项华眼里平平常常的教导,却在盛月儿心里留下了一个隔阂。

项华再怎么说也是盛月儿姐姐的夫君,他们昨天发生的事要是传到了其他人的耳朵里的话,项华和盛月儿肯定要被众人唾弃。

少了盛月儿这个大才女的“打扰”,项华的生活变得毫无乐趣,盛宁儿从那次表演过后再也没有来过。

而项华也难受,这个身子骨太弱了,完全就如同书中所说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再加上跳河事件,一群家丁都十二个时辰的看护他。

江淮城,本就因为江淮河而得名,不能靠近江淮河,也就不能感受江淮的乐趣。

项华也就只能每日看看书,调侃调侃艺儿和萍儿。

时间如同白驹,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在古代,日子真的是过的太快了,没有现代的杂七杂八,一如既往的生活,让项华的心愈发宁静。

或许是因为盛宁儿的吩咐,又或许是老爷子盛天齐的欣赏,盛家的家丁对这个入赘的姑爷也没有了之前的看不起,而项华也获得了许多外出的机会。

一日,项华外出,在一处老宅的门口刚好看见了两个老者正在下象棋,这时项华才想起,南宋正是现代象棋诞生的时代,只不过在南宋象棋还不叫象棋,叫象戏,没想到这新宋也有这玩意。

关于象棋,还有一个有趣的杂谈,南宋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名鼎鼎的宋高宗赵构就是因为象棋当了皇帝。

据《北盟录》记载,靖康二年二帝宣太后,举族北迁,未知康王即位,时皇太后尝用象戏局,以黄罗贴覆,书康王字于上,焚香祝曰:今三十二子俱掷于局,若康王入九宫者,大王必得天位。一掷其子,果入九宫,他子皆不近。皇太后以手加额,甚喜,臣下拜即贺,且奏太上大喜。复令谓皇太后瑞卜,昭应殊异,便可放心。”

这说明了在宋朝,象棋的影响之大。

项华之前并未想到,反正现在无事可做,不如看看这两位老者的拼杀。

刚驻足,萍儿就小声给项华介绍,其中一位老者是王道,是江淮远近闻名的大学问,被人称为王公。

良久,两位老者已经厮杀了几局了,拥有现代知识的项华觉得两位老者下的很素,就是下棋没有一点心眼,一眼就可以看出表面的套路,一点陷阱都没有。

而项华的摇头引起了一位老者的注意。

王公或许时看见了项华身后的一群家丁,以为项华是某个世家的公子。

菜单 目录 下一章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投票(0
赞赏作者
评论(0
长按识别作者授权公众号继续阅读 由于版权问题,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继续阅读
微信二维码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

为方便您下次阅读,请关注下方官方微信号

长按下方二维码3秒即可快速关注

公众号内海量精品小说任您选

为方便您下次阅读,请关注下方官方微信号

长按下方二维码3秒即可快速关注

公众号内海量精品小说任您选

已经关注
稍后提醒
  • 1张
  • 2张
  • 3张
  • 5张
  • 10张

当前推荐票:0

确定送出

数量:

  • 1
  • 2
  • 3
  • 5
  • 10

结算:

0

金币 (剩余0金币余额不足?点击充值

取消第3章 热爱诗歌的娘子发布

0/100

更多评论